瓊結縣 山南地區(qū)轄縣。位于該地區(qū)西南部,東北與乃東縣為界,南與措美縣相鄰,西與扎囊縣、浪卡子縣接壤。瓊結,系藏語“房角懸起多層”之意。6世紀末,建有匹播城(今瓊結縣治),是西藏最早的城堡。吐蕃贊普朗日松贊定都于此,該地遂成為當時吐蕃的中心。元至元五年(1268),薩迦地方政權在此設立萬戶府。14世紀中葉,帕竹地方政權在瓊結建宗,屬山南基巧管轄。1957年瓊結宗改為瓊結縣??偯娣e1740平方千米??h政府駐地瓊結鎮(zhèn)。轄1個鎮(zhèn)、3個鄉(xiāng)。全縣約1.64萬人,藏族占總人口的99.4%,另有漢、門巴、回、蒙古等族。
自然地理 地處藏南谷地,雅魯藏布江中游的瓊結河流域。全縣西、南、北三面環(huán)山,東南為狹窄谷地,地勢西高東低,平均海拔3900米。南面有洛古拉山、寶石山,北面有沙布拉山,東面有娜拉山,西北部有日吾拉山等,東面為狹窄谷地,其中甲日增冬峰海拔6450米,是縣內最高點。瓊結河縱貫全境,另有季節(jié)性河流。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型氣候區(qū),氣溫日差大,干濕分明,氣候干燥,冬春多風。年均氣溫7.4℃,年日照2830小時,年均降水345毫米,無霜期125~153天。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、洪水、冰雹、蟲災等,旱災的出現幾率50%。礦產主要有水晶石、玉石、鉻鐵等。野生動植物有羚羊、黑頸鶴、水獺、天鵝、禿鷲、獐子、蟲草、貝母、雪蓮花、麻黃等。
經濟 全縣經濟以種植業(yè)為主,是山南地區(qū)產糧基地之一。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5745萬元,其中第一產業(yè)1195萬元,第二產業(yè)1926萬元,第三產業(yè)2624萬元。農林牧漁業(yè)總產值2356萬元,其中農業(yè)1702萬元,林業(yè)32萬元,牧業(yè)622萬元。共有耕地1849公頃,農作物播種面積1849公頃,其中糧食作物1595公頃,油料作物152公頃。糧食總產量1.26萬噸,油菜籽400噸,主要農作物有青稞、冬小麥、春小麥、豌豆、蘿卜、馬鈴薯等。有草場840.42公頃,主要飼養(yǎng)牦牛、犏牛、黃牛、綿羊、山羊等,年末牲畜存欄9.53萬頭(只),肉類總產量471.94噸,奶類產量892.26噸,羊毛產量47.90噸。有林地457.23公頃,經濟林10公頃,主要產品有蘋果、梨、桃等。工業(yè)以民族手工業(yè)為主,主要產品有水桶、水壺、藏柜、茶碗、手鐲、項鏈、香爐、酥油燈等250余種,其中水晶玉石工藝品、雪康卡墊、藏帽、地毯等聞名藏區(qū),工業(yè)總產值229萬元。澤下公路是縣內交通干線,另有2條縣道,18條鄉(xiāng)道,通車里程180千米。
文教體衛(wèi) 縣內建有縣廣播站、電視差轉臺、衛(wèi)星地面接收站等設施。1959年8月,全縣第一所民辦小學成立;1960年8月,第一所公辦小學成立。全縣共有各類學校31所,適齡兒童入學率為80%,教學內容以藏語文為主。1996年北京京海集團投資30萬元在瓊結縣建成京海希望小學。傳統(tǒng)體育項目有賽馬、賽牦牛、抱石頭、拔河等。境內有醫(yī)院、防疫站、鄉(xiāng)衛(wèi)生所等醫(yī)療機構。
民俗旅游 該縣是藏戲的發(fā)源地之一,冰堆的藏戲在拉薩雪頓節(jié)上享有首演權。境內名勝古跡有藏王墓、建葉寺、幫拉塔、唐波切寺、強欽莊園、德吉林卡、日吾德慶寺、達娃卓瑪的舊址、青瓦達孜宮、次仁炯尼姑廟、赤松德贊墓碑、守墓石獅等,其中藏王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唐波切寺為自治區(qū)級文物保護單位,建葉寺、強欽莊園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對口支援 瓊結縣是湖北省襄樊市對口援助縣。1995年以來,共有三批18名援藏干部到瓊結縣工作。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,湖北省襄樊市共為瓊結縣輸入援藏資金750萬元,促進了全縣的交通、通信、廣播、電視、水利、文化和城鎮(zhèn)街道、公共設施建設,改善了縣直機關干部職工和中學教師的住宿、生活條件,建起了養(yǎng)豬、糧食加工等企業(yè)。同時還在希望小學建設、醫(yī)療衛(wèi)生和農機方面給予了大力援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