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,暮色漫過念青唐古拉山,拉薩河谷的風帶著些許涼意掠過換流站。普布扎西裹緊防風外套,站在換流站的平臺上,身后是轟鳴的調相機,前方是拉薩城的璀璨燈火。14年前那個帶著夢想踏入電力行業(yè)的青澀少年不會想到,自己會與拉薩換流站結下深深的羈絆。
2011年夏天,西藏大學電氣工程系的畢業(yè)典禮上,普布扎西攥著畢業(yè)證書的手沁出薄汗,老師拍著他的肩鼓勵道:“西藏的直流電網就等著你們這代人了。”那時的他還不知道,“直流”二字會在日后成為刻進他職業(yè)生涯的絢麗圖騰。
當第一批本土直流運維人員名單公布的那一刻,這個曾在酥油燈下學習的少年,成為第一代藏族直流員工。同年,西藏第一條“電力天路”青藏直流聯網工程進入最后調試階段,年僅23歲的普布扎西被選派參與青藏聯網工程±400千伏拉薩換流站的設備驗收、調試、投運等關鍵工作。于是,從那天起,在換流站的設備說明書上,開始出現他用藏漢雙語標注的筆記,“換流器”旁邊是工整的藏文音譯,“控制系統”下方畫著簡易的電流流向圖。
圖為普布扎西奔波在施工現場(圖中為普布扎西)。
調試階段的72小時攻堅,是他與“電力天路”的初次交鋒,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。作為換流站的核心運維人員,他跟著廠家?guī)煾蹬栏咦叩?,嘴唇都被凍成深紫色,卻還是死死盯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。“這個參數再調0.5個單位。”師傅話音未落,普布扎西已摸出筆記本記錄。當持續(xù)工作了57個小時后,倦意如潮水般襲來。“這種時候,我會拍打自己的臉,甚至用力掐自己的大腿。”普布扎西摸了摸頭羞澀地說道。就這樣,他堅持了整整72個小時沒有合眼,就是這股信念,支撐他在黎明前成功記錄下關鍵波形數據,讓設備參數最終定格在完美數值。
2021年藏歷新年前夕,一場罕見的暴風雪突襲拉薩。凌晨3點,尖銳的警報聲刺破換流站的寂靜。普布扎西頂著能見度不足5米的風雪沖向設備區(qū)。零下20℃,他跪在結冰的地面上,哈出的白氣在眉毛上凝成冰晶。他僅憑記憶中的線路走向,在錯綜復雜的電纜間抽絲剝繭。當故障排除時,同事們笑著說:“我們的‘活圖紙’閉著眼都能畫出換流站的電纜走向。”
這個“活圖紙”的綽號,是同事們對普布扎西的愛稱,更是對他14年如一日堅守在站里的敬佩。這些年,普布扎西的筆記本記滿了上萬臺設備的“脾氣秉性”,每臺斷路器什么時候該檢修,每個繼電器觸點多久會出問題,絕緣子一到雨季容易臟成什么樣,這些事兒他如數家珍。有一次暴雨突至,他僅憑空氣濕度變化,提前兩小時預判到絕緣子可能閃絡,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。
2024年5月,青藏直流聯網工程二期擴建工程開工,普布扎西戴著安全帽穿梭在工程現場的巨型機器之間。2024年秋天,他的身份不僅是技術骨干,而且是藏漢雙語技術培訓的“總教頭”。普布扎西帶出來的徒弟,什么民族的都有。每天開早會,他總念叨:“就像牦牛走過的路能看出方向,設備出問題前也有跡象,得多留心。”去年新入職的徒弟林杰總愛問東問西,普布扎西就帶著他在設備區(qū)轉,手把手教他了解設備運行方式。“運行雖然看著亂,但其實都是有規(guī)律可循的。”普布扎西諄諄教導。
如今,青藏直流聯網工程二期擴建工程即將完工,看著工程如火如荼地推進,普布扎西眼神堅定而溫柔。他知道,讓這條“電力天路”永遠暢通,是刻進血脈的使命,更是為了腳下這片深愛的土地。夜幕中,換流站的指示燈與天上的星辰交相輝映。未來,這條用青春澆筑的“電力天路”,將帶著更多人的夢想,延伸向更遠的未來。